河南省鎮平縣涼水泉村:昔日貧困村 今日網紅打卡地
最美人間五月天,恰是休閑好時節。近日,河南省鎮平縣涼水泉村成了附近居民的觀光打卡地,玻璃水滑道、山地卡丁車、兒童游樂場……游客們紛至沓來,玩得不亦樂乎。
涼水泉村位于鎮平縣城北部,因傳說有一眼不會干涸的泉眼而得名。這里曾經交通不便、經濟落后,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。
如今,這里交通順暢,一排排的易地搬遷安置房干凈整潔,黨建廣場設施齊全,老人小孩笑聲飛揚……
乘著脫貧攻堅的春風,回鄉創業人士程飛云打造了紅嶺窩山地公園,涼水泉村不僅擺脫了貧困,還成為市民們爭相游玩的新晉網紅打卡地。
從村里走出去的程飛云回鄉投資建設了紅嶺山地運動公園,大力發展鄉村旅游,立志要通過生態為基強文旅,產業融合振鄉村。
要發展旅游業優先要解決荒山造林問題,在縣林業局的幫助下,經過多方請教和學習,程飛云最終選定種植方案為三分之一的常綠樹,三分之一的油樹,三分之一的果樹。等油樹長大后還可建一座大型的榨油廠,另外還可發展林下經濟,種植一些中草藥等,考慮到要搞鄉村旅游,多種些果樹,花開時節會吸引八方游客。
兩年來,荒山種樹成了程飛云的主要業務。為了保證樹的成活率,樹窩挖到60x60cm,挖不動就用錘錘用撬撬,山上沒土就從山下挑土,村民們也爭相去山上種樹,每種一棵樹就能有7元的收益。
通過兩年的努力,涼水泉村的荒山已經變了模樣,滿山的小樹苗像哨兵一樣守護著這方水土。
去年以來,景區發展非常迅速,雛形已現,逐步形成親子游樂板塊、高山水上運動板塊、特色餐飲板塊及大眾休閑運動板塊。
“這個玻璃水滑道太好玩了,小汽艇從山上順流而下,微風拂面,視野開闊,這個體驗棒極了,這里有的吃有的玩,沒想到小山村里還有真高大上的設備”游客張志興奮地說。
涼水泉村已經成為新晉景點,節假日平均每天人流達到5000人左右,周末人流量超2000人已成常態化。
為進一步帶動貧困群眾長期增收、穩定脫貧,涼水泉村采取“旅游產業+扶貧”的模式,給山區貧困群眾打開了脫貧致富之門。
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,縣里發展雙孢菇產業帶貧致富,涼水泉村也建起了雙孢菇基地,共有40個大棚,雙孢菇年產量達到100萬斤以上,日用工量100人左右,已經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好渠道。
“以前就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苦日子,現在旅游發展起來了,我在當售票員,每個月有2000塊工資”涼水泉村村民楊華麗感慨道“搬進了樓房,干了輕巧活,月月拿工資,年底得分紅,以后的好日子更有奔頭了!”
昔日貧困村,今日網紅打卡地。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已脫穎而出,村民們的日子正像芝麻開花節節高。
作者:胡少佳 李賀